文章分類Article
離婚後哪些財產不用分?
在離婚時,並非所有財產都會納入剩餘財產分配的範圍,法律對此有明確規定。以下是幾類通常不會被列入剩餘財產分配的財產類型:
1. 婚前財產
婚前財產是指夫妻一方在結婚前所擁有的財產,例如房屋、不動產、存款等。這些財產屬於個人所有,不會因婚姻關係的建立而轉為共同財產。
2. 繼承或受贈的財產
夫妻一方透過繼承或接受贈與取得的財產,若在遺囑或贈與契約中明確指定為個人財產,則不列入剩餘財產分配。例如,父母贈與的房產或遺產中的特定資產通常屬於個人專屬財產。
3. 專屬於個人的財產
某些財產因性質上專屬於一方個人而不列入分配,例如專業工具、個人用品(如珠寶或衣物)。這些財產通常與家庭經濟無關,因此不作為分配對象。
4. 補償性質的款項
一方因傷害或事故獲得的補償金,例如醫療賠償金或殘障補助金,通常屬於個人財產,因為這些款項主要用於補償受害者的個人損失。
5. 勞動補償或退休金部分
在某些情況下,與未來工資相關的收入或退休金可能不列入分配範圍,尤其是如果該部分財產尚未到達可分配的條件。例如,僅在婚姻期間累積的部分退休金才可能列入分配。
6. 依法明定的個人財產
根據法律或雙方的婚前協議,某些財產可能被明確列為個人所有。例如,若夫妻雙方在婚前訂立財產分別制協議,則各自財產不會納入剩餘財產分配。
在實務中,確定哪些財產不列入剩餘財產分配需要結合具體事實與法律條文。為避免爭議,建議在離婚前諮詢專業律師,以釐清自身權益並妥善處理財產分配問題。